双鸭山  神奇的乐土

发布时间:2004-11-18

双鸭山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地处完达山脉北麓、三江平原腹地。东隔乌苏里江与俄罗斯比金市相望,西北与佳木斯毗邻,南与七台河、鸡西接壤。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4.4℃。双鸭山于1956年5月25日建市,现辖集贤、宝清、友谊、饶河四县和尖山区、岭东、四方台、宝山四区。境内12个国营农场,40个国营林场。全市面积22.483平方公里,人口150万。

双鸭山历史悠久,地域辽阔,拥有丰富而独特的旅游资源,是黑龙江省唯一兼有大森林、大湿地、大冰雪地、大界江等特色资源的旅游胜地。这块多姿多彩、充满生机和具有美好前景的黑土地,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和向往。

这是一部悠久的历史,。1984年在七星河北岸友谊县发现的凤林古城遗址和七星河南岸宝清县发现的炮台山古城遗址,距今两千年左右,是满族祖先挹娄人的发源地和当时挹娄国的国都所在。凤林古城在黑龙江已发掘的古城中年代最为久远,是黑龙江历史上第三大古城。表明在距今两千年左右,在黑龙江东北部地区已产生了国家,并跨入了文明进代。悠久的历史形成了双鸭山浓厚的文化积淀。迄今为止,共发现各类遗址1005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3座古城、4个遗址群,共113处汉魏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市县级文保单位24处。这些遗址分布密集、保存完整、类型丰富,饮誉海内外。

这是一块洁净的宝地。这里有浩瀚的林海。8,632平方公里的绿荫占全市国土面积的39%。七星峰、青山、龙湖等森林公园,雄浑苍阔,秀雅妩媚。这里有多彩的水域。驰名中外的乌苏里江,与境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三江平原最大河系挠力河等60余条河流纵横交错。国家二型水库龙头桥水库及蛤蟆通、笔架山等数十处大小水库点缀其间,流域面积达7,600平方公里。这里有广袤的湿地。596公里的挠力河流域形成了七星河、长林岛、雁窝岛等17万公顷的广袤湿地,面积占三江平原湿地总面积的40%。它净化了空气、涵养了水源、美化了我们赖以生存地域,是三江平原保存最完整、最具代表性和原始性的湿地。这里有众多的自然保护区。全市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个,省级自然保护区7个,面积达446,000公顷,占全市国土面积30%,其比例之大堪称全国之最。

这是一块神奇的乐土。大森林,莽莽苍苍、浩瀚无边。连绵群山不但雄奇秀美,而且地质构造独特,“塞外石林”喀尔喀如鬼斧神工;大顶子山更是数亿年前地壳运动的产物,其成矿带的古老、原始与喜马拉雅山同为地球仅有。大湿地,天蓝云白、地广水阔,茫茫苇海、接天莲叶,神奇美景,胜似江南。是“地球的肾脏、生命的摇篮、物种的基因库、鸟类的乐园”。大冰雪,瑰丽奇特,蔚为壮观。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山岳林海,银妆素裹,分外妖娆。大界江,静如处子、清若蓝天。水产丰华、物种珍奇;两岸风光,景色各异,欧亚风情,尽收眼底。溯江而上,登上驰名中外的珍宝岛,英雄树下枪林弹雨、硝烟弥漫的战场已成为旅游观光的胜地。

这是一块创业的天地。双鸭山依煤而立、因煤而兴。二十世纪初,一批拓荒者踏进了这片渺无人烟的土地。他们垦荒采矿、繁衍生息,唤醒了沉睡的大地,拉开了双鸭山近代开发建设历史的序幕。特别是近半个世纪,双鸭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以坚忍不拔的精神,用聪明才智和勤劳的双手,开发资源、发展经济、建设家园,使一座具有以煤炭工业为主,电力和商品粮食生产基地为辅,经济门类齐全、公共设施完善的新兴工业城市在祖国东北边陲迅速崛起。双鸭山人不但创造了物质文明,而且还向世人展示了双鸭山人特有的团结、自强、务实、奋进的精神。他们将这宝贵的精神财富,连同巨大的物质财富一起,毫不保留地展示给关注双鸭山的人们。

目前,双鸭山确立了走“工业立市、科教兴市、民营富市、特色扩张、外向拓展”的发展道路,它正引导着人们向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为了大力发展替代产业,几年来,双鸭山凭借森林、湿地、冰雪、界江四大生态优势,着重实施旅游精品工程经过科学合理的开发利用和系统整合,其独具特色的湿地族游、森林沐浴游、高山滑雪游、界江风情游、满族寻根游、民俗风情游和工农业观光游等多样性、高品位旅游产品形象已经显示出来。形成了以七星峰森林公园、七星河生态旅游区、七星祭坛遗址公园为主景区的挠力河流域旅游观光带。

好客的双鸭山热诚欢迎海内外朋友来双鸭山,领略这里的多彩自然风光,感受这块缤纷的神奇乐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