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俄华侨纪念馆四维赋能“龙江少年志”志愿小讲解员研学之旅

发布时间:2025-03-31

5月15日,黑河市爱辉区"龙江少年志"志愿服务一队的17名小讲解员身着统一志愿服,走进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开启了一场以“语言表达力、礼仪规范力、历史共情力、创新应变力”为核心的“红领巾讲解员实践”研学之旅。

专业赋能:从语言到仪态的立体淬炼

纪念馆内,专业辅导员化身“讲解导师”,为小讲解员们搭建起“理论+实践+情境”三位一体的训练体系。从“讲解工作怎么做”到“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艺术”的讲授,再到礼仪规范的辅导,结合口腔操、绕口令、诗朗诵的练习,让小讲解员们认识到每一个转身、每一次抬手,都是在为历史打开一扇窗。

诵读家乡:从童音到乡愁的情感共振

课程的高潮部分是诗歌朗诵练习环节。小讲解员们深情朗诵了著名的黑河籍朗诵诗人高兰的诗作《我的家在黑龙江》。在旅俄华侨纪念馆的历史文化氛围中,这首诗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情感,高兰笔下的兴安岭、黑龙江,与旅俄华侨奋斗图景相互映照,“我的家在兴安岭之阳,在黑龙江的岸上!江北是那辽阔而自由的西伯利亚,江南便是我生长的家乡”,也让爱国爱乡的情感在孩子们的心中升华。

成长印记:从讲述到传承的蜕变

实践环节,小讲解员们走上“岗位”体验了讲解工作。当语言有了温度,礼仪有了情感,历史有了“心跳”,应变有了灵气,小讲解员就不再是“行走的说明书”,而是让历史“活”起来的历史传承者。“以前觉得讲解就是背熟讲解词,现在才知道,要让听众看见文物背后的眼泪与微笑。”谈感悟环节,小讲解们纷纷分享感悟。他们在“语言表达力、礼仪规范力、历史共情力、创新应变力”的“四维能力”的锻炼下,解锁的“讲解+”,加的是对家乡的热爱,是与时代对话的勇气,更是让历史走进每个人心里的无限可能。

黑河旅俄华侨纪念馆已先后荣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黑龙江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黑龙江省中小学生研学(劳动)实践教育基地、黑龙江省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黑龙江省首批留学报国基地、黑河市首批思政课实践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纪念馆始终坚持以内容为基、夯实课程,辅导员为核、深耕体验,宣传为擎、破圈触达,深耕青少年研学,在即时吸引力、深层黏性与社会辐射力上下功夫,以受众的获得感、复访的频次率、社会的认可度为衡量研学效果的核心指标。未来,纪念馆将持续深挖展馆资源,不断深化馆校合作,发挥好教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