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侨声丨陈良勇: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东北振兴
发布时间:2025-03-12
作为拥有百余项国家级技术专利的黑龙江省高科技民营企业的引领者,从海外归国创业的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侨联兼职副主席、黑龙江省欧美同学会副会长、哈尔滨瀚霖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良勇长期关注东北振兴和民营企业发展,致力于以实业创新创造长期价值,更好承担民营企业的社会责任,为推进东北振兴贡献企业力量。
在今年全国两会上,陈良勇带来了《关于扶持东北民营科技企业发展 以新质生产力推动东北振兴的建议》和《关于深化改革激发经营主体新活力的建议》。
一、扶持东北民营科技企业发展
东北地区民营经济的质、量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去年9到10月份相继发布的《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调研分析报告》《2024研发投入前1000家民营企业创新状况报告》显示,在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东北仅居5席,研发投入500强东北只有4家入围。陈良勇认为,东北民营科技企业科技创新投入不足、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不够、主导产学研融合作用发挥不充分、科技创新人才缺乏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东北民营科技企业的发展。“释放东北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动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既是推进东北民营企业自身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加快东北振兴的重要路径。”他说。陈良勇建议,支持东北民营科技企业积极承担或参与国家各类重大技术攻关任务或科技计划项目,向民营科技企业进一步开放国家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并在科技计划项目及经费、税收减免等方面给予政策上的支持。作为黑龙江省2009年首批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的高新技术企业,陈良勇带领的瀚霖科技向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等科研院所引进一批世界领先焊接技术,公司作为科研中试基地,参与了哈工大一些重大科研项目。受益于此,公司申请了多项发明专利,加速了重大科研成果产业化,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成为本行业少数几家拥有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和规模化生产的企业之一。因此,陈良勇建议支持东北民营企业牵头或参与建设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高能级科技创新平台,和高校、科研院所合作设立研发机构,组建一批由民营科技企业主导、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科技创新联合体。同时,进一步加大对东北民营科技企业研发的直接补贴力度,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研发设备加速折旧政策,特别是对于创新动力强的高新技术企业开展的重大前沿科技攻关项目,政府力争全额支持。对中小企业通过财政奖补、专项贴息贷款等方式提供研发资助,保证中小企业有足够研发资金来源,提升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议强化民营科技企业研发评价导向,完善对民营科技企业的评价机制,重点关注企业的研发能力和成长潜力,精准选择一批具有较强研发能力和高成长性的企业纳入全国民营科技企业信息库,为企业的政策支持提供科学依据。”陈良勇表示,要根据东北地区区域经济特点与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围绕东北在维护国家国防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能源安全、产业安全的战略定位,规划东北民营科技企业创新重点领域,引导企业围绕国家战略需求开展技术创新,同时吸引相关产业链上的民营科技企业集聚发展,促进上下游企业的协同创新,推动东北民营科技企业在国防、能源、粮食等领域集聚形成区域创新高地。
二、激发经营主体新活力
经营主体是经济运行的细胞,亿万经营主体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活力源泉。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升级关键期,受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国内需求不足双重压力影响,企业经营面临成本高企、融资困难、创新动力不足等问题,亟须通过系统性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近年来,我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为经营主体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但当前一些制约经营主体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比如市场准入隐性壁垒尚未完全消除,要素市场化配置效率有待提高,创新生态仍需进一步改善等。这些问题制约了经营主体活力的充分释放,影响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陈良勇认为,在当前经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与机遇的背景下,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对于稳定经济增长、促进就业和创新发展至关重要。“营商环境千万条,企业感受最重要。”作为民营企业家,陈良勇对此深有感触。他建议,一方面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全面梳理经营主体设立、运营、变更等环节的行政审批事项,进一步精简审批环节和材料,推行“一网通办”“一窗受理”等模式,实现行政审批的高效化、便捷化。推进市场监管领域综合执法改革,制定统一的市场监管执法标准和规范,明确执法程序和自由裁量权,做到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另一方面,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理清规范税收优惠政策,简化税收优惠办理流程,确保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能够及时、足额落实到经营主体。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力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降低融资门槛和成本;建立健全融资担保体系,完善风险分担机制,提高经营主体的融资可得性。设立国家级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专精特新”经营主体的技术创新、转型升级、市场拓展等。如何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新活力?陈良勇认为,要完善创新发展机制,建立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服务。加强高校、科研机构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建立产学研协同创新机制。鼓励高校、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在企业转化应用,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积极培育和发展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为经营主体提供新的发展机遇。同时,加强政策督办落实,建立政策落实监督机制,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加强对政策落实情况的跟踪和评估,将改革成效纳入地方政府考核体系,对政策落实不到位的部门和单位,要严肃问责,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来 源丨《留学生》杂志